日前,《安徽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發布,將加快推動安徽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步伐。
整機產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根據《行動計劃》,到2025年,安徽初步建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大腦、小腦、肢體”等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整機產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特種、制造、民生服務等場景得到初步應用。同時,培育2到3家有國內影響力的整機企業和一批產業鏈配套企業,打造1-2個產業發展集聚區。
到2027年,構建安徽省人形機器人產業的“23456”創新體系和產業生態。其中,“2”為打造合肥、蕪湖兩個產業先導區,合肥先導區突出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蕪湖先導區突出關鍵零部件生產配套;“3”為建設三大平臺,即為人形機器人專設的省級創新平臺、中試驗證平臺、招引孵化平臺;“4”即打造不少于4種型號有國內代表性的人形機器人整機;“5”即開發控制器、高功率密度高性能伺服驅動器和伺服電機、一體化關節、輕質靈巧手、電子皮膚等5類優勢部組件;“6”即推出面向制造、應急、商貿物流、醫療健康、家庭服務、文旅服務等六大領域場景的多類型人形機器人產品,形成示范應用,建成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
聚焦重點 加快產業創新發展
記者從《行動計劃》中看到,我省人形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重點在四個方面。
在做優整機方面,注重開發面向巡檢巡視、設備檢修等場景的多模態大模型人形機器人;開發面向國網、水務、石化等領域的特殊作業人形機器人;開發面向汽車、3C制造、鋼結構、光伏等領域的輕量化大模型人形機器人;開發面向家政服務、養老陪護等領域的智能機器人。
在鍛造長板方面,從“大腦”“小腦”“肢體”“檢驗檢測”等著手。其中“大腦”方面,重點開發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多類型機器人“大腦”模型。“小腦”方面,推動基于模型和基于學習的雙足行走運動控制算法、靈巧操作及人機交互算法等成果轉化。“肢體”方面,重點發展伺服電機、驅動器和高靈敏力/觸覺傳感器等產品,推動一體化關節、輕質靈巧手、軟體手、柔性康復手套、雙足、電子皮膚等既有成果產業化。
為補齊短板,我省將聚焦高端減速器、長續航動力電池、輕量化骨骼、肌電傳感器、感算一體應用技術以及專用軟件等短板環節,采取定向招引、技術合作、引進團隊等方式,逐步完善產業鏈條。同時,深度挖掘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關科技創新資源,加大人形機器人相關技術成果轉化孵化。深入開展“大模型+”行動,支持推動傳統機器人企業智能化發展。
同時,在共建生態方面,我省將構建省級“創新平臺+產業基金+招引孵化基地”創新體系,建設人形機器人數據采集和訓練基地、中試驗證、檢驗檢測、成果轉化等研制基礎條件,完善攻關、金融、人才等政策支持體系。
突破關鍵技術 打造蕪湖先導區
發展人形機器人產業,蕪湖產業基礎雄厚。如今,蕪湖已集聚機器人上下游企業220家,年產值突破300億元,形成了以埃夫特、酷哇、行健機器人、奧一精機等企業為龍頭的機器人本體和關鍵零部件企業集群。以鳩江為代表的蕪湖機器人產業綜合實力排名全國第七,獲批首批國家級機器人產業發展集聚試點、首批安徽省機器人重大新興產業基地、首批安徽省未來產業先導區。
據了解,根據先導區規劃,蕪湖市將重點突破人形機器人與智能機器人產業“智慧大腦”“敏捷小腦”“強健肢體”“智能感官”等關鍵共性技術。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將先導區打造成為我國人形機器人與智能機器人產業領域前沿技術的發源地、共性技術的創新地、高層次人才的匯聚地、技術轉化的承載地、場景應用的示范地、企業培育的新高地和產業發展的集聚地。
資料獲取 | |
服務機器人在展館迎賓講解 |
|
新聞資訊 | |
== 解決方案 == | |
== 機器人推薦 == | |
服務機器人(迎賓、講解、導診...) |
|
智能消毒機器人 |
|
機器人底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