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南省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要求全省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行動方案》提出,到2022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4G網絡實現自然村(20戶以上村民小組或聚居寨)全覆蓋,5G應用更加普遍,自然村(20戶以上村民小組或聚居寨)光纖通達率達到70%,有條件的農村具備100兆以上接入能力,有線廣播電視網連通所有行政村。推動農業物聯網應用,打造數字農業產業新優勢。“互聯網+政務服務”實現省、市、縣、鄉、村五J全覆蓋,建成一批特色鄉村文化數字資源庫。網絡扶貧行動向縱深發展,信息化在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中的作用顯著。惠農服務體系日益完善,鄉村治理能力明顯提高,城鄉“數字鴻溝”逐步縮小,形成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行動方案》強調,將重點抓好任務落實,包括完善支撐數字鄉村發展的基礎設施,加快布局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先導產業,優化信息惠農的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數字鄉村的治理能力,消除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數字鴻溝”,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行動方案》明確,在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下,省委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協同推進數字鄉村發展,研究重大政策、重點工程和重要舉措,督促落實各項任務,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將數字鄉村建設融入信息化規劃和鄉村振興重點工程,完善產業、財政、金融、教育、醫療等L域配套政策措施。按照統籌規劃、整合共享、集聚提升的原則,按規定選擇優勢區域開展數字鄉村試點示范工作。加強信息化相關資金項目的整合運用,爭取層面的數字鄉村試點、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等對我省數字鄉村建設的支持。
到2022年,建成10個以上區塊鏈公共服務平臺,推動3萬家企業上鏈,建成5個左右區塊鏈產業園,相關產業營業收入達到30億元,建設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區塊鏈技術創新高地、產業集聚洼地和應用示范基地
聚焦七項主要任務,實施十大重點工程,爭取到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進入全國前10強,突破2.5萬億元,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5%
規劃》聚焦七項主要任務,實施十大重點工程,爭取到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進入全國前10強,突破2.5萬億元
湖南未來產業發展重點: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車、高性能數字芯片、智能電網、3D打印、工業機器人等新增長點
剖析了AI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方法,闡述了AI如何助力企業員工提升工作效率、如何重新定義崗位價值,讓企業切實感受到AI帶來的巨大變革,提供了大量應用案例分析
2025年被譽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 年”,2030年后產業滲透率將進入指數級增長通道,預計2035年全球出貨量 達400萬-1000萬臺,2024-35年年復合增長率70.6%至84.9%,其中服務人形 機器人份額將上升至84%
2030年后產業滲透率將進入指數級增長通道,2035年全球出貨量有望達400萬-1000萬臺,2024-35 年復合增長率70.6%至84.9%,其中服務人形機器人份額將上升至84%
介紹了 DeepSeek 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與實踐情況,重點講解了DeepSeek本地化一步一步部署教程,DeepSeek還支持基于AnythingLLM的本地知識庫搭建與API構建
中國手術機器人銷量達313臺及以上,其中以腔鏡機器人、骨科機器人為主;康復機器人主要分為上肢康復、下肢康復、手部康復與關節康復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及四足機器人正在開拓家庭陪伴、養老服務及危險場景巡檢、安防等特殊場景進行落地應用。具備智能駕駛、大模型等重要算法自研能力及整機制造能力 的主機廠
商用機器人應用場景成熟的應用場景主要為商業配送、清洗場景;正在發展的場景如教育應用、商業協作等場景注重于更有啟發性的交互引導和更精準的機械操作
大模型作為最爆火的人工智能概念,推動了人形機器人大腦的形成,助力人形機器人具有人的感知、交互與決策能力;對 于控制系統仍在切入中
我國持有的機器人相關有效專利已超過19萬項,占全球比重約2/3,人形機器人有效發明專利數量位居全球第二;中國機器人的出口量不斷增加,服務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
按照“1310”具體部署,打造全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創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不超過10個標桿案例,給予不高于800萬元獎勵
到2035年,預計將有13億臺AI機器人在全球范圍內活動,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增長至40億臺;高成本是制約AI機器人廣泛應用的主要因素之一
聚焦DeepSeek-R1模型,從功能優勢,提示詞技巧,部署方式到應用場景和前景,進行了全面且深入的闡述;參數規模最大達6710億,支持4bit量化壓縮和動態模型切換技術